5月10日至12日,2024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召开。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黄玉龙,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李伟勇受邀出席开幕式及“数字出版与文化出海高质量发展论坛”。
大会现场
黄玉龙在主旨发言中表示,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翻译作为中外交流互鉴的重要桥梁和国际传播的主要媒介,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数字文化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不仅催生了众多具有创新性和影响力的文化产品,也为国际传播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形式。
黄玉龙作主旨发言
针对如何以“翻译+”促进数字出版与文化出海,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黄玉龙谈了三点认识和思考:
一是打造“翻译+产品”品牌,“以我为主”生产内容。他指出,在数字时代,数字游戏、短视频、数字音乐、网络文学、电子竞技、数字动漫等新兴数字文化业态具有互动性、即时性、沉浸感、碎片化和社交黏性等特征,使之非常适合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载体。这些新兴数字文化业态将成为推动中国文化产业享誉国际的重要突破口,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二是构建“翻译+国际传播”一体化格局,用海外渠道实现中国文化“走进去”。黄玉龙表示,翻译与传播相辅相成,传播是翻译的目的和出发点,不仅要将适合海外受众的内容做出来,更要实现内容的有效落地传播。当前,中国文化出海的方式要重视利用全球资源,强化“借船出海”,用外国自己的主流媒体讲中国故事。
三是创新“翻译+AI”工作模式,以新技术赋能数字出版和文化出海。黄玉龙强调,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是文化产业迈向数字化进程的核心动力,是激发新业态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引擎,企业要创新“翻译+AI”工作模式,将先进的AI技术应用于数字出版和文化出海,以技术赋能其创新发展。他指出,融合了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智能翻译,使“翻译+AI”工作模式可以在快速将各类文学作品、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翻译成多种语言的同时,有效提升译文准确性和一致性。
李伟勇(左二)参加圆桌对话
李伟勇在以“中国数字出版‘走出去’”为主题的圆桌对话中表示,要想实现高质量的数字出版“走出去”,助力世界品牌的打造,必须在技术标准、内容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和突破。翻译是推动中华文化“出海”、让世界读懂中国的重中之重,要更加重视翻译在优质数字内容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选好中国故事,同时将其高水平高质量地翻译成不同语言文本;用好技术手段,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用户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同时进一步做好IP融合开发。数字出版品牌需要重视高素质翻译人才和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为推进国家翻译能力建设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2024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由新华社、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指导,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中国国家品牌网联合主办。本次大会以“品牌,让世界更美好”为主题,聚焦全球品牌话题,汇聚全球品牌观点,发出全球品牌声音。大会设置开幕式暨主论坛、中外企业家草坪故事会、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论坛、世界500强品牌发展论坛、品牌国际传播高峰论坛、环球品牌创新发展智库论坛等数十场主体活动,并配套文化交流、品牌健康跑、无人机空中秀、品牌推介会、品牌品鉴会、城市推介会、企业家高端访谈等特色活动。来自世界各地知名企业及地方政府、海外媒体、全球学术机构、行业协会的代表4000余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