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在文明交流互鉴与国际传播工作中的重要价值,更好推动中国文物故事“走出去”,近期,中国外文局翻译院组织完成上海博物馆东馆常设展多语种讲解内容的翻译工作。
随着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机制日趋完善,240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的实施,我国文博领域国际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各大文博机构的外国访客数量不断增加。面对日益迫切的文博工作多语种国际传播需求,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本次承接了上海博物馆东馆绘画、雕塑、书法、陶瓷等共13个常设展讲解内容的法、俄、西、日文翻译工作,致力于让中国文物故事跨越语言屏障,帮助来自全球的访客更深刻理解中国文物背后的文化价值与历史底蕴。翻译院充分履行策划组织实施重大外宣项目对外翻译工程职能,严格按照重大翻译工作标准组建文博文化领域四语种翻译专家团队,针对本次翻译内容知识体系复杂、专业内容占比大、文本处理难度高等特点,加班加点、密切配合,圆满完成这一时间紧、任务重、难度高的翻译工作,翻译成果获得了上海博物馆和有关方面的高度评价。
文物无声,承载千年文明之光;语言有形,架起文化交流之梁。此次翻译内容覆盖文物范围广,译文精细、术语严谨,从青铜陶瓷到玉器雕塑,从书画玺印到服饰钱币,每一件展品的介绍译文精准生动,力求良好的国际传播效果。这项工作不仅是对中国古代艺术精华的一次深入探索,更是对外宣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静默的雕塑、陶瓷、书画和织物等展品,正在更广阔的国际语境中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以多语种译解文物,也将为中外观众更好架起“民心相通”的桥梁。
上海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是一座享誉世界的顶级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馆藏文物102余万件,文物收藏包括33个门类,涵盖实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类代表物证,是全球收藏中国古代艺术门类最齐全的博物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