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在2025中国翻译协会年会期间,“大模型驱动的翻译技术新变革”专题交流活动圆满举办。活动由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智能翻译实验室主办,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语言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云译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一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远大国际教育有限公司承办,深圳市翻译协会协办。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来自国际传播、翻译实践、技术研发和翻译教育等领域的200余名专家学者现场参与活动,近万人线上观看活动直播。中国外文局总编辑、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岸明,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刚毅出席活动。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黄玉龙,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朱鹏霄出席活动并致辞。致辞环节由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王飞主持。
活动现场
嘉宾致辞
黄玉龙致辞
黄玉龙在致辞中指出,我国当前面临的国际舆论形势复杂严峻,迫切需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创新话语体系,提升国家翻译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让中国声音传得更响更远。他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对各行各业产生深远影响,正在深刻改变翻译行业资源配置、引发行业革新升级、催生行业新质生产力。他强调,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智能翻译实验室要充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在翻译技术标准化建设、行业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继续与各方紧密联系,深化人机协作,推动人与技术和谐共生,互补共进。
朱鹏霄致辞
朱鹏霄在致辞中指出,以DeepSeek、文心一言等为代表的通用大模型正在深刻改变翻译技术的底层逻辑。它们不仅突破了传统机器翻译的语义理解瓶颈,更在跨语言知识推理、文化语境适配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他表示,面对翻译技术迅速发展的态势,天津外国语大学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和翻译行业需求为使命,相继成立智能语言服务产业学院与人工智能翻译实验室,助力行业培养兼具技术思维与人文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作为第三届全国翻译技术大赛主办院校,天津外国语大学愿与各界同仁一道,以大赛为纽带,汇聚智慧、共享资源、培育生态。
王飞主持致辞环节
活动成果
第三届全国翻译技术大赛启动
第三届全国翻译技术大赛启动仪式
朱颖介绍第三届全国翻译技术大赛情况
活动上,黄玉龙,朱鹏霄,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百度人工智能技术委员会主席何中军共同启动第三届全国翻译技术大赛。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朱颖介绍了大赛情况。
《2025大模型翻译技术及产业应用蓝皮书》发布
何中军发布《2025大模型翻译技术及产业应用蓝皮书》
活动上,中国外文局翻译院、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专业委员会和百度翻译联合发布了《2025大模型翻译技术及产业应用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分为五章,系统阐述了大模型翻译技术取得的技术突破,分析了翻译产业升级转型的动因,介绍了融合大模型翻译技术的新一代智能翻译平台特征,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大模型翻译技术产业应用现状,展望了大模型翻译技术与翻译产业融合发展趋势。
《翻译行业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指南(2025)》发布
王华树发布《翻译行业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指南(2025)》
活动上,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智能翻译实验室执行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王华树发布了《翻译行业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指南(2025)》(以下简称“《指南》”)。《指南》由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专业委员会牵头编写,聚焦场景应用、能力升级、技术伦理、质量管控等四大维度,旨在助力协调人机关系,推动翻译行业实现效率与质量、创新与风险、技术应用与人文价值的平衡,为翻译行业各方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构建人机协同的翻译实践新模式提供系统性指导。
《全球人工智能2024 数据驱动未来智能》解读
敬石开解读《全球人工智能2024 数据驱动未来智能》
活动上,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敬石开深度解读了年会开幕会上正式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2024 数据驱动未来智能》。该书立足全球视野,系统分析了中国、美国、英国等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与区域竞争格局。他指出,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将更依赖跨学科协同与数据-知识双轮驱动,技术进步将持续推动科研范式变革与产业智能化升级。
观点集萃
专家作主旨报告
闵令超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主旨报告环节,科大讯飞会展传媒产品总监张辉,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一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张井,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兼翻译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语言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宪超,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石鑫,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云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丽,北京外研在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语言服务中心总经理张欣宇,中译语通2030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陈自岩作交流分享。本环节由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副主任闵令超主持。
张辉表示,大模型技术发展迅猛,但翻译“幻觉”问题仍较为突出。未来要构建行业知识,用多模态与垂直方案应对语料缺损问题,同时也要平衡技术创新与数据安全、伦理的关系。张井介绍了DeepSeek在翻译管理平台中的应用实践场景、展望了其应用方向,并表示DeepSeek引领的技术演进将驱动翻译产业在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方向实现跨越式发展。朱宪超介绍了语言桥从2000年成立至今的技术发展历程,并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在AI技术浪潮中,传统语言服务企业如何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和“AI系统+专家系统”的理念实现转型升级。石鑫表示,在大模型重塑产业格局的今天,传统语言服务行业正经历市场结构重构、从业者角色转型、服务模式迭代与价值分配重组等四个层面的深度变革,唯有协同合作方能把握机遇、携手共赢。丁丽认为,大模型使翻译技术实现从“翻译工具”到“全球化智能解决方案”的跨越式升级,推动翻译行业向“人机共生”模式转型,助力中国企业突破全球化进程中的语言与文化壁垒。张欣宇探讨了大国语言战略对语言服务生态构建的指导意义,提出了语言服务生态系统建设的多层次架构,分析了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转型路径,为构建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匹配的语言服务体系提供思路。陈自岩表示,格物跨语言多模态大模型可实现文本、图像、语音、视频全模态端到端转换,同时通过动态记忆增强机制,大幅提升专业领域术语一致性以及多场景快速灵活适配和迁移能力。
互动交流
朱华主持互动交流环节
互动交流环节,深圳远大国际教育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克妮、深圳市翻译协会秘书长潘晶等线上线下参会者围绕大模型时代翻译业态新变革、翻译人才培养新要求、翻译技术发展前景等议题与专家深入探讨。本环节由天津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翻译实验室主任朱华主持。
本场专题交流活动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技术革新,旨在追踪技术前沿,推动政产学研用各方沟通交流和协同创新,促进技术赋能翻译行业发展。活动汇聚了国际传播、翻译实践、技术研发和翻译教育等领域专家的真知灼见,深入探讨了翻译行业如何应对大模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展望了大模型技术与翻译行业融合发展趋势,为技术赋能国家翻译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了诸多思路和有益借鉴,为中国翻译行业高质量创新发展增添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