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 > > 正文

年会专题交流 | “翻译与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构”专题交流成功举办

2025-04-29

来源:中国外文局翻译院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4月24日下午,由中国翻译协会主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北京市翻译协会联合承办的“翻译与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构”专题交流在2025中国翻译协会年会期间成功举办。本次专题交流汇聚翻译学界、业界及技术领域专家,围绕翻译如何助力中国话语国际表达、技术赋能语言服务高质量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新时代对外话语体系建构提供译界智慧。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黄玉龙,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北京市翻译协会会长程维出席活动并致辞。本场专题交流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北京市翻译协会秘书长姜钰主持。

黄玉龙致辞

黄玉龙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国际舆论环境复杂多变,翻译作为跨文化传播的核心纽带,需以创新思维应对技术变革与话语博弈的双重挑战。他强调,新时代翻译需以精准受众定位为核心,通过契合国际传播规律的叙事方式,穿透文化隔阂与认知壁垒,向世界传递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

程维致辞

程维在致辞中感谢了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协会等单位对北二外与北京译协事业发展的指导和支持,系统回顾了学校和协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所采取的举措,并结合实例指出新时代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需立足实践探索与理论突破,推动翻译学科与行业协同发展。

主旨发言环节,与会专家从政策文本翻译、领导人著作翻译、技术应用革新及翻译人才转型等维度展开深入交流。

张颖发言

清华大学语言教学中心教授张颖以“政策翻译的破与立——2025政府工作报告翻译思考”为题,通过具体译例剖析公共政策翻译的规范性与灵活性,并进一步指出政策翻译需在规范查证与动态实践中寻求平衡,通过审校合作与技术创新提升译文权威性。

刘强发言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译审、首席翻译,微信公众号“外宣微记”主笔刘强聚焦“政治文献英译:现实困境、学理探索、传播策略”,揭示翻译在国际传播中的多维挑战。他呼吁强化“翻译力、阐释力、写作力”三位一体能力,推动文本精准表达与文化适配,助力中国叙事突破传播壁垒。

李洋发言

外文出版社首席英文翻译、英文编译部副主任李洋以“领导人著作翻译——字里行间的使命”为题,分享翻译实践中的使命担当。她提出,译者需精准领会原文政治内涵,在语境变通中传递核心思想,同时积极拥抱技术工具优化表达,让中国话语既有“原汁原味”,又具“国际风味”。

韩林涛发言

北京语言大学英语和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韩林涛以中缅应急语言服务平台为例,解析“大模型驱动的跨境语言服务”创新路径。他强调,新时代翻译需构建“人、知识、技术、场景”四元协同体系,译员应突破传统语言转换局限,强化技术整合能力,依托动态更新的跨学科知识及大模型技术工具,结合具体场景需求,推动翻译服务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

刘彦伊发言

字节跳动飞书本地化团队负责人刘彦伊从行业视角探讨“互联网企业对于翻译人才能力要求的变化”。她指出,当前翻译人才需以人工翻译为基石,深度融合神经机器翻译与大语言模型技术,在本地化场景中实现效率与质量的双重突破,适应全球化企业的动态需求。

任文作总结发言

最后,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任文系统总结、梳理和提炼了专家们的发言要点,指出新时代翻译应实现翻译概念的重解、翻译价值的重识、翻译实践观的重构及翻译教育观的重塑。翻译界应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根本导向,通过打破学科壁垒、深化人机协作、培养复合型人才,推动中国话语与全球文明深度对话。

本次专题交流通过跨界对话,为翻译赋能新时代对外话语体系建构提供了多元思路,专题交流现场火爆,吸引众多参会代表、高校师生及行业从业者参与。交流成果进一步印证,翻译既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专业支撑,更是促进世界文明互鉴的桥梁纽带,其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在交流中愈发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