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由中国翻译协会涉外法治翻译与传播专业委员会、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承办的2025中国翻译协会年会 “AI时代涉外法治翻译与传播”专题交流会在大连圆满举行,来自法律翻译和国际传播领域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和实务界人士参会。
专题交流会现场
本次专题交流由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中国翻译协会涉外法治翻译与传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田力男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研究室副主任夏继红致开幕辞,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法律翻译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刚毅致闭幕辞。
夏继红致辞
夏继红在致辞中系统阐述了全国人大法工委法律翻译工作的定位、历史与挑战,并指出,法律翻译是国家外宣重要载体之一,可以通过精准传播中国法治成果、为全球提供法治经验。她回顾了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全国人大法工委翻译工作历程,强调已形成“四有”体系:历史数据积累、专家审稿机制、专业人才队伍及多方合作网络。针对AI时代挑战,夏继红以《民法典》英译为例,呼吁重视和解决法律术语标准化、平衡专业性与国际化的难题,建议行业协会牵头建立交流会商机制,整合立法、司法及学术研究资源,构建统一术语库。
主旨发言环节由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党委书记、中国翻译协会涉外法治翻译与传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曹志建和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宋丽珏教授分别主持。
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翻译协会涉外法治翻译与传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法连以“AI技术支持下的法制传播刍议”为主题,系统讲述了AI技术与法治传播的融合背景、AI技术在法治传播中的“主体性”、AI技术赋能法治传播实践和AI技术的伦理风险与挑战,指出不同主体对如何构建适应新形势下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规范体系建设,将成为法治传播研究中不可回避的新议题,他建议学界对法治传播与人工智能技术之间关系展开进一步探讨。
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所学术部主任、中国翻译协会涉外法治翻译与传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季美君以“翻译软件在最高检两会报告翻译中的运用”为主题,介绍了AI技术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并通过举例详细介绍了翻译软件在最高检两会报告翻译中的运用,让与会者了解了AI技术在翻译实践中的最新应用,也引发了大家对AI翻译与传统翻译方法相结合的深入思考。
中国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教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英文译审专家委员会委员刘静坤以“AI时代刑事法律英文翻译的基本经验——以刑法和监察法审校为例”为主题,讨论了AI时代法律英文翻译的角色转变,涉外法治背景下法律英文翻译的迫切需求,AI辅助法律英文翻译的优势、风险与挑战以及AI赋能法律英文翻译的基本路径,并探讨了法律英文翻译的功能嬗变。
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教授李奉栖以“简明英语运动与中国法律对外传播——兼论AI法律翻译的瓶颈”为主题,从简明英语、当代英语国家立法语言政策、当代英语国家立法文本语言特征、中国大陆英文版法律的语言特征、中国法律对外传播的思考、AI法律翻译的瓶颈等几个方面进行分享,并指出中国法律在英语世界传播应尽量向简明英语靠拢,以满足受众的期待,AI法律翻译可以提高效率,但需要专业人士干预。
北京市盈科(大连)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美国纽约州执业律师、税务师杨静萍以“AI时代法律翻译在涉外案件实务中的应用”为主题,分类讲述了AI时代法律翻译在涉外诉讼、国际仲裁、反倾销案件、双语合同中的应用等。
互动环节中,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主任屈伸、西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付欣等与会嘉宾就人工智能时代中国涉外法治翻译和国际传播领域的部分宏观和微观问题与主旨发言人展开了富有成效的讨论。
王刚毅致辞
最后,王刚毅作总结讲话并提出三方面思考:一是在AI时代,如何在内容输入端保证我国法律翻译的政治与意识形态安全;二是我国法治建设在40多年改革开放中积累了大量基于实践的理论,如何更好地传播这些理论,为全球法治建设作出中国贡献;三是如何统一中国法律术语的翻译和表达。
本次专题交流是中国涉外法治翻译和国际法治传播领域的一次思想盛宴,将有力推动我国高端法律翻译人才和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助力中国特色法治话语外译传播体系的构建,对提高中国法治传播效能和讲好中国法治故事起到推进作用。
发言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