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 > > 正文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导师培训班在吉林外国语大学举办

2025-06-28

来源:中国外文局翻译院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6月25-27日,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导师培训班(吉林长春)在吉林外国语大学举办。来自吉林大学、吉林外国语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长春大学、长春工程学院、长春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燕山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等18所现有及计划申请MTI授权点的80余位MTI学科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参加。本次培训由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中国翻译协会主办,吉林外国语大学、吉林省翻译协会承办。

培训现场

在6月27日下午举行的结业式上,中国外文局总编辑、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岸明,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秦和出席并致辞。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全国翻译专业教指委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全国翻译专业教指委秘书长张爱玲,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穆雷等出席结业式。吉林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张养志主持结业式。

高岸明致辞

高岸明指出,翻译专业教育作为国家翻译能力建设的重要一环,需主动对接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和国际传播事业发展新动向、新需求,探索人才培养与专业发展新路径。此次培训紧扣翻译专业教育改革新方向,汇聚高水平师资团队,对于全面提高翻译硕士专业导师教学能力、推进翻译人才队伍建设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译协将以深入实施“译训工程”为牵引,创新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实践融汇知识、以应用强化素养的AI时代翻译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翻译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秦和致辞

秦和表示,本次培训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与学科发展前沿,深刻阐释了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教育改革、复合型翻译与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国际话语体系建构等主题。授课专家既有对政策与理论的解读,也有对实操路径与教学案例的分享。吉林外国语大学高度重视外语学科建设,大力实施“多语种翻译+”战略,积极探索“多语种翻译+区域国别”“多语种翻译+人工智能”等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愿与产教各方一道,为培育“精通语言技术、通晓国际规则、胸怀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高层次翻译人才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员代表发言

来自长春大学的学员代表邹键表示,此次培训的课程安排紧凑而高效、各位专家的授课内容系统而深入,既有理论的高度,也有实践的深度,直面当前翻译硕士专业教育中的痛点与难点,真正回应了一线导师的现实困惑和实际需求。他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新起点,把所学所思融入课程改革、教学研究和翻译硕士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共同推动翻译专业学位研究室教育高质量发展。

张养志主持结业式

本次培训班为期三天,特邀黄友义、张爱玲、穆雷及西安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全国翻译专业教指委委员党争胜,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王华树授课。培训内容围绕人工智能赋能翻译教学,核心课程设计,翻译专硕案例分析报告和调研报告指导等,突出实践导向,旨在全方位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更好培养契合新时代需求的高端翻译人才。

授课专家

结业合影

中国翻译协会近年来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通过开展各类师资培训,在构建高层次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分层分类培养机制、拓展多元协同培养路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中国译协将依托“译训工程”,聚焦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体系化建设,深化与全国翻译专业教指委、相关高校及各地译协的协同合作,实现优势资源深度融合,推动我国翻译事业发展实现质效双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