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中国外文局“译学堂”法语翻译人才交流活动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承办。
活动现场
活动邀请局内四位法语翻译专家、骨干围绕法语翻译和国际传播实践进行交流分享。活动由法语翻译人才交流机制秘书长、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朱颖主持,来自局属各单位的法语翻译人才代表20余人参会。
梁玉兰、梁辰、崔小琴、李小玉作交流分享
法语翻译人才交流机制牵头人、外文出版社首席法文专家梁玉兰以“时政翻译实践与话语翻译基本规范(法文)”为题,结合多年的时政翻译实践,以《中国时政话语翻译基本规范·法文》为例,说明了时政翻译规范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享了她本人在重大概念范畴表述译法上的思考。她表示时政话语翻译要凸显中国特色、时代特征,要保持政治政治严肃性,同时语言要高度概括凝练。
中国网多语部法文编辑梁辰围绕“文明互鉴:中法文化间的同与不同”,结合对中法交流活动和外籍人士采访报道,从文学艺术、美食文化、礼仪文化及民间交流等多个维度,分享了他对于中法文化的思考和研究。他表示,作为一名外宣工作者,要积极了解、读懂对象国文化,在推动中法文化交流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欧非中心法文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崔小琴聚焦“国际传播中的话语共建”,结合中法建交60周年报道中丰富的真实案例,从融合共同议题、情感共鸣共建、多渠道精准传播三个不同层面,展现了欧非中心对法报道的特色。同时她还分享了数字融媒体时代欧非中心在本土化传播、新媒体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尝试。
欧非中心非洲传播部副主任李小玉从期刊《中国与非洲》出发,以“外宣小编的自我修养”为主题进行分享。在多年的对非传播工作中,她从词法、句法、章法三个方面总结了法语写作和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她认为,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媒介技术飞速演进,外宣编辑更要一专多能,成为采写文章、剪辑视频和分析数据的全能选手。
互动环节,现场讨论热烈,与会人员围绕各自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中国外文局翻译人才交流机制由中国外文局人事部指导、中国外文局翻译院组织落实,通过举办翻译人才中译外研讨会、经验分享会、业务沙龙等方式,为各语种翻译人才搭建沟通交流平台,积极打造外文局翻译人才高地。至此,在该机制下,翻译院已成功举办十余场交流活动,覆盖英、法、日、西、阿、俄、德、世界语等八个语种,为局内翻译人才交流“活”起来注入新动力。未来,翻译院将持续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更好发挥平台优势,凝聚翻译力量,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夯实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