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由中国外文局人事部主办、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承办的“译学堂”德语翻译人才交流活动成功举办。活动邀请局内三位德语翻译专家围绕对德国际传播及时政话语翻译等话题进行分享。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方芬出席活动,德语翻译人才交流机制秘书长任斌主持会议,来自局属各单位近20名德语业务骨干参与交流。
吴晓红分享
德语翻译人才交流机制牵头人、中国外文局欧非中心德语部主任、译审吴晓红以电子刊《中德对话》的制作与发行为案例,分享了对德传播的宝贵经验。该刊物系我国首本国家级对德传播的电子期刊,聚焦中德经济合作、人文交流等领域中两国共同关注的话题。在办刊过程中,主创团队以国际化视野规划内容,坚持效果导向,从优化传播效能出发,系统性构建刊物策划、采编、传播与反馈的流程机制,有效提升对德传播的针对性与影响力。
栾旭文分享
德语翻译人才交流机制牵头人、外文出版社德文首席翻译、译审栾旭文结合多年时政翻译实战经验,以 “三进” 相关内容及《中国时政话语翻译基本规范·德文》为具体案例,分别从“一词多义的语境辨析”“约定俗成表述的溯源确认”和“敏感词语的边界把握”三个维度对重大概念翻译中常见的易错点与核心难点进行了讲解。她强调,做时政翻译首先要精准理解原文内涵,同时要兼顾语义传递的完整性与语法逻辑的严谨性,确保时政信息传播的精准与权威。
曹颖分享
中国网多语部编辑、一级翻译曹颖以《政治文献翻译中那些“溜走”的细节》为题,对一些政治文献翻译中易被忽略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分享中,她结合自身参与两会文件、九三阅兵等翻译任务的实战经历,就诸多重要概念对比分析了多家单位的译法,为听众还原了译者的翻译思路。她表示,政治文献翻译必须保持政治敏感性,在准确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灵活调整策略,注重语言表达的概括与凝练,确保译文既能准确传递核心要义,又能契合不同应用场景的要求。
任斌主持
活动现场
中国外文局翻译人才交流机制于2023年启动,在局人事部指导下,由翻译院组织实施。该机制通过举办翻译人才中译外研讨会、经验分享会和业务沙龙等形式,为同语种翻译人才搭建交流平台,打造外文局翻译人才高地。通过该机制,翻译院已成功举办20余场交流活动,涵盖英、法、俄、西、阿、日、德、韩、葡、世界语等十个语种,为局内翻译人才交流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