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科研成果发布会在北京首钢园举办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上召开。中国外文局翻译院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国际服务贸易事务中心联合发布《服务贸易中英术语库》。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吴卫星,北京市商务局一级巡视员丁剑华,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朱颖出席发布会并致辞。会议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尹志超主持。
吴卫星致辞
吴卫星表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始终坚持“顶天立地”的科研方针,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新时代首都发展需求,聚焦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前谋划、科学布局,致力于开展高质量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他指出,在当前全球服务贸易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背景下,学校聚焦数字贸易、术语标准、数字货币桥等新兴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标志性和影响力的智库成果,为国家规则制定、产业创新和国际合作提供了重要支撑,持续为推动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智慧力量。
丁剑华致辞
丁剑华在致辞中指出,此次服贸会发布成果,既立足中国数字贸易发展全景,也聚焦术语标准、跨境支付等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发展热点难点,是首都经贸大学多年深耕理论研究的学术硕果,也是“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智慧结晶,未来将对促进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他表示,希望继续深化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以及相关企业机构的合作,促进产业升级,助力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
朱颖致辞
朱颖表示,服务贸易术语是国际商务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沟通的“钥匙”,更是全球服务贸易对话得以顺畅、精准进行的核心要素。术语标准化与规范化是落实国家扩大制度型开放战略、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她强调,本次术语库的共建是翻译院与首都经贸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建的“经贸翻译研究与实践基地”的一项标志性成果,也是三方携手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助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务实体现。未来,翻译院将继续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国际服务贸易事务中心深化合作,持续拓展术语覆盖范围与应用场景,积极推动术语库成果转化,为国际服务贸易合作贡献力量。
刘重霄发布《服务贸易中英术语库》
在成果发布环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刘重霄代表三方发布了《服务贸易中英术语库》,对术语库的建设背景、建设过程以及社会贡献作了详细介绍。该术语库依托人工智能与大语言模型技术,处理近百万字语料,提取273条核心术语,覆盖金融、通信、数字贸易等重点领域,聚焦服务贸易领域中英术语不统一、规则对接难、话语体系薄弱等痛点,为推进服务贸易数字化、标准化和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重要语言支撑。
参会嘉宾合影
此次科研成果发布会以“洞察服务贸易发展前沿,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展示主题,聚焦服务贸易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共推出三项具有行业引领性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报告(2025)》《服务贸易中英术语库》及《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助力跨境贸易和人民币国际化》,助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
朱颖接受央视网采访
发布会后,朱颖接受了央视网财经频道专访。在专访中,她解读了服务贸易中英术语库所聚焦的三大行业痛点,并介绍了其背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合作模式。
专访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