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由中国翻译协会主办、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中国翻译协会首届军事专题中译英研讨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来自外交部、新华社、中国日报社、中国外文局、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地方代表,以及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单位军队代表参会。

高岸明致辞
中国外文局总编辑、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岸明出席研讨会并致辞。高岸明指出,高质量的军事翻译工作是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服务国家对外交流大局、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关键一环。一方面,要通过高质量对外翻译主动传播和平理念,推进强军文化“走出去”,真实、立体、全面地展示人民军队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负责任大国军队形象;另一方面,要以译为媒,秉持开放包容态度,吸收借鉴世界各国有益军事文化,为强军文化注入新活力。要推动建立军事领域译法常态研讨、动态更新、权威发布机制,为军事领域核心概念与重要表述的翻译提供更精准、更及时的专业参考。通过整合军事翻译领域人才资源、行业资源、学术资源、技术资源,深化协同协作,打造军地联动的翻译战斗力,助力军事翻译成为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可靠力量。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迅速迭代升级,人机协同翻译被广泛采用,需要主动以技术赋能军事翻译,规范机器翻译应用场景与流程管理,确保翻译质量与安全。
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政委胡泽刚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军队的发展与变革对军事翻译工作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一是军事现代化特别是军事理论现代化加速推进,对翻译创新提出更高要求;二是军事力量加快走出去,联演联训和军事外交深入发展带来新挑战;三是构建中国自主话语体系,向世界展示中国文明之师形象是我们的迫切需求。军事翻译的精准性、规范性和时效性,不仅影响到指挥决策的效率、国际合作的顺畅、我军形象的精准呈现,更关系到国际与区域安全,对于避免战略歧义和误判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讨会致力于构建既融通中外又突出中国特色的军事翻译规范体系,探索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意义十分重大。作为军队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单位,外国语学院将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与资源优势,深度融入国家翻译事业发展的全局规划,持续加强军事术语规范研究、翻译人才培养和外训实践,为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展现新时代中国军队的良好形象贡献更多力量。
会议设置主旨发言与词条研讨环节。主旨发言环节,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新华社对外部政治文化新闻编辑室副主任任珂,中国日报社评论部言论室主任朱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彭天洋,以及原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译审季压西、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研究员赵蔚彬、火箭军某部译审郄春生、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一多等,结合军事领域国际传播、新闻报道、翻译标准、翻译规范等主题深入交流。
研讨环节,专家就强军思想、军事战略、备战打仗、军队建设等主题尚未规范统一的英文译法进行研讨,达成广泛共识。研讨成果将于近期发布。

研讨会现场
中国翻译协会自1991年起逐步建立并完善中译外研讨会商与发布机制,现有英、法、俄、西、阿、日、德、葡、韩9个语种,研讨范围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垂直领域,为我国对外翻译规范化建设,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提供有力保障。